刘增宪教授:让红色文化在老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发光发热

发布时间2022-04-07 17:31:55 作者: 浏览次数:

 

学校学院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2022年3月初,刘增宪教授作为西南大学第二批银龄教授到河池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支援科研教学,着重指导河池学院红色文化育人与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讨和实践活动,成效显著,给河池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得到河池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图片

刘增宪教授首先着重抓河池学院青年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课程思政是什么样的呢?不是简单地叫学生去画某个革命旧址或者某个英雄画像,而是既要坚持把老区红色特色融入课程,也要遵循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内在规律。”

首先要让学生真正领会红色文化内涵,其次才是创作出反映红军英雄事迹、描述长征沿途革命老区新风貌、长征纪念地风土人情的绘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传播传承红色文化之于美术教育的意义,“这就是红色文化育人和美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结合。”

图片

同时,刘增宪教授多次与河池学院青年教师通过教学讨论会、实地考察等方式交流研讨如何做好专业技法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从备课到教学,刘增宪教授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方法。课堂思政教学不仅是在理论上做到高度与深度的把握,还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首先做到专业课程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的要求,才能将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性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片

刘增宪教授多次在与河池学院教师的交流中提到,“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刘教授表示,要真正做好课程思政,教师本身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并且要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3月初到后,为了加深对革命老区的了解,更好结合河池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开展美术与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他利用空余时间自驾寻访了河池有名的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河池红军标语楼旧址等。

河池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陈红军副院长表示通过学习刘教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实践和探索的宝贵经验,学院在课程思政的建设方面取得质的飞跃。

图片

在给学生授课时,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刘增宪教授把红色文化育人真正渗透到课内课外。课堂上,他在专业课中逐渐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一边引导,一边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如讲“讲娘子军 画娘子军”等。

课堂之余,刘教授搬个凳子往中间一坐,学生围着他,他引导学生开拓新知识,讲“家乡的抗战故事”来自湖南的同学讲述了在“厂窑惨案”中日寇的暴行,来自方志敏家乡的学生讲述方志敏的生平故事等。河池学院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刘增宪老师的教学增进了对历史的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同时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素质。

图片

河池学院油画专业陈同学表示:专业课融入了课程思政后,让我认识到身为一个美术生,仅仅学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全面发展。也需要学习其他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这样能提高我们的个人修养,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我们的专业能力。刘老师的教学让我对专业的理解以及思想上有了升华,眼界也变宽了,非常感谢刘老师这段时间的教导。

图片

 

河池学院油画专业何同学也表示:通过本次课程思政,我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树立了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刘老师不仅仅传授专业知识,还从价值导向上引导我们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刘老师的到来,让我们的课程更加的丰富多彩,在专业课程中加入了课程思政,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刘老师的到来也让我们懂得作为美术生,不能只提升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力,更要让自己能够在多方面促进与发展,实现全面发展。

刘增宪教授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今与历史之间,现有生活和革命时期的对比、联系,要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和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到课程中去。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为新时期学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指明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方向。

课程思政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要让课堂成为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环节。不断实现文化育人实效,这就是课程思政的成果体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将持续推动“课程思政”工作进程, 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水平。

图片    (美术学院供稿)